中国财富在线专属投资顾问
当前位置:中财在线 > 财经资讯 > 飙涨!疯狂的债市!

飙涨!疯狂的债市!

发布时间:2024-04-26  |  作者:


机构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经济基本面现实和预期偏弱,叠加超预期的降准和LPR(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非对称调降,市场对货币政策继续宽松的预期较强,带动债市持续走牛。与此同时,交易型资金更多流向债券市场,支撑债市持续上涨。

本轮牛市行情脉络全梳理

如果精准切割利率的运行脉络,本轮酣畅淋漓的下行要从2023年3月初开始说起。

去年年初,疫后经济强复苏的预期,在进入3月开始逐渐降温。宏观数据和金融数据等显示出经济复苏的斜率有所放缓,宽货币预期开始累积,拉开本轮行情的帷幕。3月中旬央行降准,6月初国有大行调降存款利率。10年国债收益率从2.91%附近下行至六月中旬的2.64%附近。

虽然7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宽地产和稳增长的预期发酵,引起债市5个bp左右的回调,但并未影响整体下行趋势。8月中旬央行超预期下调MLF和OMO,10年国债创出年内新低2.544%。

从8月末开始到11月末,债市经历了近三个月的震荡回调。背后原因主要有,降息后资金面并未放松反而波动加剧,中枢抬升。另外,政治局会后地方债发行速度明显加快,叠加10月大规模的特殊再融资债开始发行,同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,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,调高赤字率至3.8%,本阶段债市供给压力明显。10年国债利率从2.55%附近震荡上行至2.71%的水平。

去年12月开始,市场基本完成了稳增长政策定价。同时多个重要工作会议均未再出现超预期的政策或者表述,市场做多动能开始累积。12月22日,多家大行下调存款利率,市场对2024年1月降息的预期已经到了深信不疑的程度,跨年前抢配力量强劲,债市一个月内从2.72%附近下行至2.565%。

至此,2023年债市整体下行幅度为28bp左右,并且带着降息将至的强烈憧憬跨入2024年。

2024年一月的债市可以说完全围着货币政策起起落落,上半月博弈降准降息,月中降息落空带来小幅回调,1月24日央行超预期宣布将于2月降准50bp再次点燃做多情绪。进入二月,春节前抢券行情火爆,节后五年期LPR超预期调降,商业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影响,叠加资金价格不贵,在权益市场的修复行情中债市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下行步调。截止2月27日,十年国债已经较2024年开年下行了18bp左右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外资购买中国债券的高涨热情也从去年延续至今,并且还有进一步升温的趋势。2月23日,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1月末,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.87万亿元,环比增加约2000亿元。这也是自2023年9月以来,境外机构连续5个月净增持人民币债券,合计增持规模约6900亿元。同时,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,2024年1月,境外机构投资者净买入我国债券2921亿元。至此,境外机构已实现连续12个月净买入,累计净买入量约1.8万亿元。

宽松预期下债牛仍将继续

尽管债市收益率位于低位,但机构仍认为债牛将持续,政策利率仍不排除继续下行,长端利率也大概率会在短端利率下行后跟随走低。多家机构预计,截至一季度末,10年期国债利率可能降至2.3%附近。

王强松称,银行去年四季度末净息差为1.69%,创历史新低,市场普遍预期未来货币宽松的形式是先降存款利率,再降政策利率和LPR利率,货币宽松并未结束。

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此前对记者表示:“降息的真正影响将体现在参考5年期以上LPR作为基准利率的38万亿元未偿贷款上。这些贷款直到2025年1月1日才会重定价,而25BP的降息将使银行利润从2025年起每年减少约950亿元。我们预计中国可能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稳定房地产市场,不排除央行下半年可能再对LPR下调10~20BP,但银行也可能会相应下调存款利率。”

信用债尽管估值高企,但也受到降息预期、“资产荒”的支撑。施罗德基金管理(中国)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周匀对记者提及,信用债方面,企业基本面依然疲弱,去年第四季度评级下调数量较多,信用利差也处于历史低位。然而,短期内企业净融资有限,而需求端机构配置压力依然较大,技术面对信用债依然有支撑。

此外,王强松提及,如果理财配保险存款受限的消息属实,将导致短端利率快速下行,可对存单进行部分获利,在3月末资金收敛时再进行增持。

据记者了解,理财配保险存款存在期限错配的问题,监管方面此前就已经予以关注,只是理财机构的执行仍有滞后。有观点认为,2023年末,理财现金及存款投资占比达26.7%,近两年大幅上升,预计理财通过保险资管计划投的存款规模达4万亿元。监管确实可能要求理财通过保险资管计划投的存款计入同业存款,而非一般性存款。这将使得保险资管存款定价明显下降。倘若严格执行,预计将使得理财投向保险资管的存款归零,理财存款投资占比预计逐步回落到15%以下。这将对债市尤其是信用债构成利好,显著利好资本债。


来源:证券时报、财联社、第一财经等


    一站式理财服务

    理财热点免费订阅

    第一时间通知您最新的产品
    免费为您发送投资策略

    免费财富热线400-030-0817 订阅到邮箱 订阅到手机
    您的个人信息将被严格保密
    广告1